项目 | 专家意见 | 整改要求及任务 | 责任部门 |
1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 1.1 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但确定这个目标的依据不明确。 1.2 达到目标定位是不是可以分为“新疆先进--西北地区地方综合性大学先进--中亚地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2050年)”这么几步走? | (1)明确学校定位内涵和目标:①西部指哪些省份?是否可以理解为西部是指西北地区。②是与所有的西部高校相比,还是仅与地方综合性大学相比?③学校确定的标杆是哪些学校?现在的差距是什么?④分几步走达到目标?每步的考核指标是什么? 任务:召开大学常委会,进一步论证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内涵和目标。 | 党校办、发展规划处 |
1.3 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还没有明确表述,92个专业应当分类型对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4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内涵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契合度有一定差距。 1.5 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卓越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中应当体现。 1.6学校师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学院办学定位的特色和亮点凝练不够,对学校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不到位,在学校自评报告中缺乏有效呼应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的典型材料。 | (2)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进一步凝练学院办学和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和亮点,有力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 (3)进一步动员师生对课程(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进行梳理,形成较为合理且可操作性好的课程教学大纲,与专业培养目标能更好的相适应。 任务: 各学院修改完善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明确学院办学定位;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论证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继续开展教师、学生培训,加强师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 | 发展规划处、党校办、教务处、各学院、计财处 | |
1.7、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应当逐步实现四个同等对待:①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②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③教学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④“教学人才”与“科研人才”同等对待。 1.8政策倾斜本科教学不够。学校在教学单位年度考核中对本科教学的考核比重偏低,教师教学水平在职称评审中体现不够,本科教学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 制定有利于体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如《教师教科研及社会服务考核奖励办法》、《本科教学奖励办法》。 任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教务处出台学校文件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各学院 | |
2师资队伍 | 2.1学校现有92个本科专业,从教师总数来看,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生师比偏高,超过国家要求。例如,医学院生师比超过了22:1,而且医学生招生人数还在增加,生师比还会增高。需要在政策层面上与上级沟通,在高校操作层面创新队伍建设的方法,挖掘内在潜力,保证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 (1)制定政策措施,在加快引进教师(包含实验技术人员)速度的同时,稳定现有师资队伍。 专家建议: ①学校从引进、培养、稳定三方面入手;加快引进教师速度,明确培养、稳定教师的途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解决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及发展的通道。 ②统筹解决教师、管理人员、教学支撑人员三者的平衡问题,保证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稳定教学管理人员,并通过经常培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畅通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通道。 任务: 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出台学校文件落实师资引进和稳定师资队伍等文件;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信息库,完善青年教师教学培训与成长档案; 教学管理人员配足。 | 人事处、 各学院 |
2.3 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低。有出国进修、访学经历的教师少,不到10%,学生国际化合作交流培养力度不够,学生外出交流学习的规模小。 | (2)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交流和培养的方案。 (3)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学生外出交流。 任务: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学生国际化交流和培养的方案。 | 人事处、外事处、各学院 | |
2.4青年教师比例较高(45岁以下教师已占70%以上),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较多问题,而学校和学院对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力度还明显不够。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欠缺,教师培训多头管理,力量整合不够,整体规划不够,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现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基本属于“分散式专题讲座”形式。缺乏针对教师教学发展所需,体现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案设计,缺乏体现学科特色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学校还未建成一支具有专业化背景的教学培训师队伍。突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聚焦教学文化建设和教学学术研究的项目基本没有。 2.5 学校对于新近教师的相关培训还不到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核心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 (4)制订相应的激励与政策机制,强化教师发展中心作用;配置专项经费,有计划开展系列培训,加大教师与实验及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5)在逐步提升、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力争教师培养在“学历提升、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四位一体,全面提高。 (6)形成相关体制、机制,确保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完成身份转变,确保教学质量的入口关。 任务:出台青年教师培养实施计划。 | 校党委、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工作部、各学院 | |
2.6教学基层组织(系或教研室、课程组)形同虚设,其作用发挥不充分,制度不落实,建设不到位,自由建设。在校、院、系三级体系里,教学基层组织是最具有主动性的组织,也是人才培养中执行和实现校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组织,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就使得质量保障环节缺失。例如:考卷出错、论文不能依纲而行,教学不按大纲、人才培养目标达不到要求等问题,都需要教学基层组织的保障,教学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教学基层组织的组织和实施,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否则教学改革不深入,人才培养目标不能落实。 | (7)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实质性的教研活动,并纳入年度考核,学校按人数给予教学基层组织活动经费支持,1000-2000元/人。 任务:落实基层教学组织相关文件,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上报各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期工作计划,同时划拨教学基层组织活动经费,1000-2000元/人。 | 各学院、教务处、计财处、校党委 | |
3教学资源 | 3.1 目前运行的部分教学设施多年未曾更新或维修;教室多媒体设备太陈旧,PPT都不太清楚:而且拾音设备也老化,声音传播效果不好,建议逐步更新。 部分学院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教学资源更新较慢。建议利用评估契机,以评促建,做好学校环境(包括操场)的维修美化。 |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建设满足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的智慧教室。 任务:更新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列入2019年计划。 | 发展规划处、计财处、教务处 |
(2)修缮教室地砖,粉刷教室,维修操场,美化校园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任务:暑期完成教室地砖修缮、教室粉刷。 | 后勤处、计财处、资产处 | ||
3.2以教材为代表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不能健全。自评报告显示,教材建设“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主编或参国教材共计156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精品教材24部,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可以看出,学校92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教材建设的平均数为0.2本。由此造成了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显性表现就是学校拥有的高层次课程数量很不理想,学校仅有4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次,由于特色教材、特色课程建设缺乏基础,学校拥有的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其特色如何体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哪里,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了什么等等都值得深思;第三,大量靠选用支撑教学的教材建设模式,学校教材建设的机制如何形成需要关注。 3.3专业建设方面:①专业建设规划不清晰(停招、增招相关专业应做好充分论证);②院部的结构性调整还需加强,专业数量过大,各专业发展不均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均集中在医学、农学、工学、化学工程,其他学科专业相对较弱),专业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进一步论证。如:管理类专业分散在三个学院;环境类专业分散在五个学院,类似这样的情况应引起重视。 3.4对校内己拥有相关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学校拥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七个与构建通识教育课程相关,正是由于对上述七个学科在开发通识课程方面的优质资源整合利用不够,造成了目前通识课程的严重不足,在培养方案中也就自然形成了通识课程比例严重偏低的现象,目前的这种课程体系格局,当然也就给那些“所谓专业课”提供了大量堆砌、获取教学课时工作量的机会!另外由于对相关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造成学校目前在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先进性上不敢过分恭维! 3.6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部分专业建设前瞻性不足,个别学院新申报专业存在盲目性。专业数量虽然多,且覆盖学科面广,但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所占比例太少。由于各办学单位封闭,协调统筹不够,缺乏顶层规定,特别是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因此优势没有显示出来,各学院制定的2017人才培养方案在特色和优势上没有显示,没有参考教育部新增加的一些本科教学改革的做法,2016年教育部立项600多项新专业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其中大多为老专业改造及新专业交叉改革项目,没有石河子大学。建议:近期评选一批特色、优势、紧缺专业立项建设。也为后续评估准备。 3.7课程体系设置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落实不够。自评报告中显示,2016-2017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3168门,10621门次。其中,公共必修课3445门次,占比32.44%;公共选课406门次,占比3.823%;而专业课为6770门次,占比竟高达63.74%。同时,学校对四年学制各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0-180学分,而从各学院专业的培养方案总学分构成鲜明可见,专业课程总学分平均为86.5.占比高达49.1%:通识课程总学分为53.5,占比仅为30.6%;专业课程总学分为通识课程总学分的1.6倍。学校某两个专业的专业教育最高学分竟然高达125和112学分。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是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 | (3)建立支持教材建设的体制机制,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4)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设置专项经费,开展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设。 (5)设立课程组长负责制,强化优质课程建设。 (6)优化调整现有课程体系,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公选课程建设,并提高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 (7)加强课程群建设,丰富大学的课程资源建设,杜绝一人一课现象。 (8)加强对既有老专业的改造,开展新兴交叉专业、新工科专业培育和建设工作。 (9)实施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10)进一步推动专业认证,开展专业评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任务: 出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规划相关文件; 开展新办本科专业评估工作; 做好2018年新增本科专业申报论证工作;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教务处、计财处、各学院 | |
3.9近三年教学科研设备新增约2.5亿,到教学单位看到一方面因实验场地紧张,新购置的设备到校一两年都没有开箱使用;另一方面实验专职人员队伍严重不足,管理人员少,很难做到共享、开放,所以实验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应当加大学校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强化对本科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相关部门 制定相应政策、制度使这些设备资源充分利用。切实为本科生人才培养形成有力支撑。 3.10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本科生每年生均实验经费354元,与同类211高校生均748元比,差距较大。 | 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加强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向本科学生的开放程度,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12)增加本科教学运行经费,提高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任务:出台开放实验室相关文件,每个学院至少挂牌开放1-2个实验室,全校总计18个以上。 | 实验设备处、计财处、各学院教务处、 | |
3.11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不足,基础设施仍待完善。 | (13)增加网络中心编制至18人左右(包含专职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加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灾备中心,升级无线网络等。 | 网络中心 | |
4培养过程 | 4.1学校应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近几年没有召开过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没有明确提出木科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一些学院基本不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甚至不知道教学工作会议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 4.2 医学院管理体制不顺,与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平行管理,不符合国务院63号文件精神,在新一轮医教协同的推进中将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4.4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用推广有待加强。整体思路较明确,改革重点较突出,但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建设经费支持大少,覆盖面有待扩大成果有待推广,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科研反哺教学没有凝练出典型事例和成效。建议学校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思路,做好顶层设计,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规划与系统研究,扩大教学研究的覆盖面,以研究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提升水平。 4.5应加强考试管理,但考试改革力度不大,以考试改革带动教学过程改革的效果不明显。另外,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评价非常好的量度,希望今后加强。 4.6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尚需强化,依托信息技术建设的课程拓展资源尚需强化,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尚需加强。 4.7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意识不强。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缺乏动力;实践教学特别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师理解不到位,相关实验改革滞后。 4.8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办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尤其学校教学农场利用率不高,难以保障学生实习。比如,化学、新闻学、物理学、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艺术等专业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数为0。现有实习实践基地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比如,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共有19个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当年接纳学生数为6。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共有12个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当年接纳学生数为0。 | (1)建立促进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措施。 (2)筹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 (3)扩大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覆盖面,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 (3)开展专项培训,促进教师及相关管理服务人员转变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丰富的课程拓展资源。 (4)改造传统教学空间,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 (5)按照教育部“双万计划”的要求,设立专项,开展实施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6)加强考试工作管理,强化考试改革,以考试带动教学过程改革。 (7)加强实践教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革力度。 (8)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精神,理顺医学院、附属医院管理体制。 (9)制定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利用的政策,加强学校教学农场利用率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 (10)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
| 党校办、发展规划处、教务处、各学院 |
4.9 学校没有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资金和项目对接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到位,还没有形成教务处牵头,学工、团委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够。 | (11)整合并建立专门机构,统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任务: 汇编教学管理制度文件; 7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6月做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并划拨建设经费; 下学期开学初上报实验教学项目汇总表; 下学期开学前一周所有开课课程上报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 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各学院 | |
5学生发展 | 5.1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环境还需加强,对于学生发展缺乏整体设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部门之间联动不足,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支撑作用发挥不够。 5.2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落实不足,对于学生需求的回应不够。例如,住宿问题、洗澡问题、开水问题、游泳馆度年不开放问题等等。 5.3学生对学校整体满意度较高,对学校校园环境、学习氛围、基本设施、专业设置、专业课教学、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满意度在30%-40%之间,这也间接印证了初次就业率偏低的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学生管理整体比较严格,但缺少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和支持。 5.4利用学生住宿资源,营造专业交叉有益于交流的学生成长环境。改变学生以院分类住宿,改为以年级分类住宿的宿舍管理,因同年级学生住宿易于交往,各年级混住在学习任务阶段上各不相同,高年级同学很容易给低年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学生进校即与各专业学生密切交流,有利于成长,也有利于宿舍维修改善优化育人环境。这种集中一住四年便于学生交流成长,更有利于实行社区化的管理。 | (1)开展学生发展顶层设计,完善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环境建设。 (2)制定计划方案,改善和解决学生住宿条件差、洗澡难、打开水难等问题。 (3)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学工部、团委)定期沟通联系工作机制。(教务处和学生处处长每月会议交流一次,学院教学副院长和学生工作副书记每半月交流一次,辅导员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教学例会每次有学生工作管理者参加,教务处科长和学生处科长每月至少沟通一次。) (4)建立学生学业指导机制,定期开展学业指导工作。 (5)统筹规划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强化第二课堂的规范管理,围绕课堂教学,将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互促共建。 (6)创新招生宣传模式,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优化就业率。 (7)引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情调查。 任务: 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 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定期沟通联系工作机制并实施; 改善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设施建设。 | 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后勤处、各学院 |
6质量保障 | 6.1质量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反馈机制发挥不够到位。教学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不够完善,未从学校角度统筹设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决策、质量监控、质量改进等),对于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缺失。目前学校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缺口较大,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问题在指标体系中缺乏相应的观测点。因为各个环节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采集机制还应强化,分析评价还应进一步合理化。反馈持续改进机制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缺乏约束和提升反馈效果的评价机制,评教结果的使用未见相关材料。虽然学校力图构建一个完备的目标、监控、反馈、改进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问题,没能形成合力,且由于反馈结果没有得到落实,因而质量保障的闭环没有形成。建议学校应加快体系建设,同时形成教学全过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能有效反馈,并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6.2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信息利用有待加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围绕“教得怎么样”,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对学生“学得怎么样”的评价不够。 6.3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机制不健全,听课制度落实不够 6.4学校现有的体制机制相对健全,但是具体落实情况不佳,比如,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带头听课情况不佳,部分领导没有履行听课职责。部分学院没有成立院级教学督导机构,督导评价结果的使用体现不充分,没有相关文件进行制度性规约。建议科学设计、形成有教学决策机制、管理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改进提高机制等要素组成。以学校的自评为基础,多元评价为内涵,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教学秩序考评、教学质量考评、教学效果考评以后形成反馈整改又重新支撑培养目标的双向运行闭合循环,将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 6.5缺乏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估机构,教务处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三方机构评估等外部的评估未能形成常态。建议设立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解决专门评估机构缺失的问题,实现管、办、评的分离。 6.6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由于晋岗晋职、评奖、职业生涯规划等通道不畅导致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目前所涉职责比较庞杂,对于围绕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职能投入明显不足。 6.7质量监控的专门队伍力量不足。校级教学督导不足20人,工作任务繁重,相应待遇应有所提升。建议高度重视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校、院两级督导体系,增加学校专职督导人数,强化教务处对督导的工作的领导和督导员培训,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督导评教覆盖率。 | (1)集全校之力,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补齐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短板,建立覆盖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教师、教学基层组织、学院利益挂钩,加强对教学各节点的质量监控和整改体系,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 (2)关注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给教学管理队伍提供发展通道和出路,完善有利于管理队伍稳定的制度体系。 (3)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并与年底干部考核挂钩。 (4)加强校院两级专家督导队伍建设,增加督导员的数量。 (5)优化教务处的职能,探索将质量监控的职责功能从教务处剥离,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专门机构,建立评估中心。 (6)强化学院、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常态化督导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个人评优选先、津贴绩效挂钩,将学院考核、评估结果与学院经费划拨挂钩,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与个人和单位考核,将教师、教学组织、学院的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7)解决教辅人员不足的问题。
任务: 加强校级教学督导队伍,增加到30—40人; 各学院下学期上报学院督导队伍及督导计划;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制定教学督导文件。 | 人事处、教务处、组织部、各学院 |
7特色项目 | 7.1特色项目提炼不够,内容不够充实,没有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学院的自评报告中很少提到兵团精神育人是如何做的。 | (1)要解释兵团精神,突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通过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师生结合的典型案例,展示学校如何以兵团精神育人;通过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典型案例,展示学校如何为维稳戍边服务。 (2)建议各学院提供典型校友案例及校友发展情况汇总等基础材料,各学院应考虑在两课教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学校的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所体现。 任务:校友会与各学院协助完成典型校友案例。 | 党校办、宣传部、校友会、各学院 |
8试卷与 论文 | 8.1试卷方面:①课程考核总结描述太过简单;②平时成绩构成单一,或构成项目分值占比及评分依据不清;③试卷评阅存在标识混乱(有加分,有减分),扣分标准不明确,随意给分,缺少教师签名现象;④试卷装订不规范,装订格式不统一。 8.2毕业论文方面:①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表现在:论文题目过大、论文与专业契合度不高、参考文献少、评语套话多、学术评价少、开题报告简单;②指导学生数量过多;③开题、中期检查等过程管理的时间轴的逻辑关系矛盾。 | (1)加强考核环节的过程管理,按照学校对考试工作要求,做好平时成绩管理(评分依据、构成分值占比)记录,试卷批阅、成绩分析,以及试卷装的工作。 (2)按照学校关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和复核工作。 任务:组织展对学校关于试卷、论文相关政策制度的学习;开展试卷和毕业论文的自查工作。 | 各学院 |
9其他 | 9.1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服务本科教学、保障本科教学的有效机制还需加强。要强化各职能部门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并需拿出切实可行的支持、服务方案,如科研处管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如何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上发挥作用,在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实施中发挥作用。再如宣传部如何宣传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教学改革等,每个职能部门都能拿出措施方案,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才能确立。 9.2部分机关部门和学院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教师参与度不够,迎评促建的氛围不浓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意识不强。 9.3部分学院领导、行政管理管理人员、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对学校及本学院、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路不清,学院有关老师回答专家询问时不够聚焦,对学校有关数据和本科教育亮点不清楚。 9.4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尤其是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一是进一步转变教育管理的理念,二是要保障人员编制落到实处。三是提高要通过津贴分配,进岗进职、评优评奖、职业生涯规划等通道,稳定队伍,带好队伍。 9.5图书馆借阅量低,借阅率不高,上座率不高。 | (1)各部门开展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形成共识,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切实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和意识。 (2)各部门、各学院制定和完善迎接评估工作计划,开展评估知识培训,并针对评估中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3)机关及学院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加强对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党委)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的学习,理清学校办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学院领导和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还要加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研究,理清专业建设和改革思路。 (4)出台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含质量监控队伍)的政策措施,加强和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5)开展读书日活动,针对不同专业和学院开展专题好书推荐工作。 任务:相关部门和学院按照上述措施要求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 各部门、 各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