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鄯善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切身感悟,留下说不完的故事。2015年9月7号,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民文2013级27名同学奔赴鄯善县进行实习支教活动。因为支教,他们实现了人生跨越,离开课桌,走上三尺神圣讲台。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面对台下陌生而又渴望的眼睛,他们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可以作为一名勤劳的园丁,去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紧张,是害怕耕作不得当,损坏了幼苗;担心讲台下投过来的不是笑容,而是迷茫的眼神。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汉族学生那么扎实,只能从基础知识讲起,如何让学生们适应自己的授课方式,是每一位支教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悬崖菊,如雪般白,似火般烈,是因为它长在最艰难的地方,才能吸天地精华,在艰难中磨砺最美的自己。9月是炎热的季节,和孩子们成为朋友,把外面世界的新奇带给他们,为屋子里的童真打开一扇窗户,无疑是最好的制冷剂。从老教师的经验中,汲取精华,为自己未来教师道路点上一盏明灯。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感受别样民族风情,在平淡中享受不乏味的生活,品尝清茶淡雅芳香。和少数民族同胞进行交流,锻炼自己语言水平,把理论运用于生活,敞开心扉书写民族友谊篇章。
或许,有过抱怨,但看到周一红旗迎风飘扬战胜风卷尘沙时,态度自然产生转变;或许,会遇上一些调皮的孩子,但和他们打成一片后,童年的欢乐再次美人如画却不隔云端;或许,有过不适,但少数民族大叔送来瓜果,校领导带来关切问候时,内心的坚冰在不断融化……或许,有太多说不完的故事。
支教在鄯善,那山、那水、那孩童,是他们学习实践的一部分,也是人生修行必不可少环节。支教生活平淡,但不是无味;学校领导老师严谨,但不失关怀;从授课怯场,到应对自如的转变……这些修行的过程和成果,被他们深深记录在文字当中。
——编者(汉文14级张益智)
新疆支教心得体会
(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学校 华隽尧)
我们为了这次实习支教,准备了好长时间,对于鄯善,我们满是期待。九月份我们坐大巴车到了鄯善,这的确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一踏上这片土地 ,我们就开始了实习支教生活,接我们的是吐峪沟学校的老师,车子从市区一直开到乡下,一路上满是吐鲁番风情,回想实习支教这一路,我们有许多收获。
我们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面对许多东西,首先熟悉周围的人和工作,我们到的那天晚上就有两个值班老师来看我们。校长很关心我们,有时来宿舍看望我们,第二天指导老师和两个老师安排我们的食宿。我们一直呆在学校,校长在开晨会的时候把我们介绍给大家,在大家的掌声中,我们的支教生活正式开始了,学校有60多名老师,800多名学生,周一的时候有升国旗的仪式,我们站在教师队伍中,向国旗宣誓,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看着国旗,我们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华儿女,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高举同一面国旗,学校的老师都很好,每天开会,我们也参加,这是我们在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帮办公室写材料,整理文件,每天的生活很忙碌而又充实,我们被安排在汉语教研室,我一下课就喜欢说一说班里的情况,学生有时也来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第一个月的生活满是新奇,最大的感受是沟通障碍,语言的不理解让我们知道这里需要汉语教师。
超越民族和语言的是对祖国的情感。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每天我们都与他人打交道,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建设美丽的家乡。从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新疆的希望,看到了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景。给这段经历一个甜美的回忆就是与学生的一次次交流,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语中,我知道了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我知道了学校日常工作是怎样开展。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的责任,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要教好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在学校之外,在课本之外,在知识之外,还有一个美妙的世界。我希望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分辨真和善、假和丑,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认识世界,而不是描绘世界的那些知识。作为准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告诉学生怎样去发现,怎样去思考。离开学校,他们面对的将是整个世界。对于我自己,我也明白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从学生那里我也学到了很多,相信他们会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未来。
驰骋在荒漠中的野马
(鄯善县台台尔小学 曹惠)
马儿在草原上奔驰,因为那里有山间清冽的雪水和刚发芽的嫩草,有施展它们铁蹄的无限空间。但在这世上还有另一种马儿,在无垠的荒漠中驰骋,无畏狂沙,无畏风海,只愿雄姿划过,无怨无悔,他们称自己为野马。
非常幸运的是我有了这个机会认识他们。2015年9月7号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维吾尔语专业的27名同学奔赴鄯善县进行实习支教活动,我被分到了鄯善县台台尔小学,初进校园只见半面黄土半面沙石的操场两边两栋二层教学楼孤零零的对望着,操场上那个脸上还残余着稚气的足球教练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继而指导着身边一个个活泼的精灵颠球,运球,传球。他们,便是传说中的野马足球队。他们在2012年自治区教育局和文体局的组织安排下移动公司承担为期三天的中国移动杯足球赛总决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他们的训练没有专业的球场没有专业的教练,甚至没有专业的足球,只是内心无法熄灭的火热让他们无所畏惧,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哪怕是在沙漠中,也无所顾忌的奔跑。
有人说,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于他们而言,不畏风雨。只要心中有太阳,前方就有光和热。只要没有缰绳捆绑,他们就是驰骋在荒漠中的野马。
带着爱,带着期待
(鄯善县连木沁第三中学 周雨婷)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们实习已经一个月了。当初来到鄯善,虽然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工作和生活,但仍然欣喜和期待。在连木沁司马义库尔班中学支教的一个月里,虽然很短,但对教师身份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它是来自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也是来自于平凡工作的每一次感动。我想,也许我并没有留下些什么,但是却会带走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我只想说大三一年下乡支教,是我一生中最平实而精彩的一笔!
刚来的一个月,我们都还满怀新奇,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
记得刚来的那一天,天气格外晴朗 ,心情却是忐忑而又期待,新奇地来到连木沁司马义库尔班中学报到。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参加升旗仪式,第一次听纯维语的会议,第一次接受同学们整齐的问候······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让我的支教生涯充满了新奇与感动。从老师的手里接过教科书、习题册,我就直接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授课。讲台下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让我不由得对老师这个身份产生了使命感。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还记得刚开始和孩子们接触的时候,他们就像跟我很熟了一样,给我好吃的。我每次都说:老师不吃,你们吃吧!孩子们会很诚恳地说:老师吃,老师吃,我还有呢!这样的话让我觉得和他们很近,就像他们的姐姐一样。就这样,一个月下来,收到了他们好多好吃的。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却真正品尝到了每个孩子的纯真,令我回味无穷。
当然,支教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思想斗争,有过情绪波动,但因为这里的孩子们、这里的老师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淳朴、那么亲切,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三年一班的一份子、小学组教师的一份子。我只想说,是“爱”让我迅速适应、是“爱”让我全情投入、更是“爱”让我坚持到底!
人的一生中,难得有机会去考验自己、磨炼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支教中,我做到了。带着我的爱与信念在连木沁司马义库尔班学校的校园考验了自己、磨炼了自己!我知道,短短的一年里,我能教给孩子们的并不多,而在他们身上却获得了终身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我会一直抱着感恩的心,完成我为人师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实习感悟
(鄯善县台台尔小学 刘佳丽)
人生就是要有很多很多的经历,才会有故事给后人讲述。我现在就很羡慕我的长辈们,他们总是有很多关于自己的故事讲给我听。我相信这次实习就是我人生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总会有一天,我也会这么讲给别人听。
从来的第一天起,我就爱上了这里。我以为实习的环境会很不好,会风里来雨里去,会得不到重视。没想到我来的第一天,校长就带我们去吃饭,给我们安排住处,带我们去买东西,这里的老师也都很好,见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处处照顾我们。今天这个老师给我们带点葡萄,那个老师给我们带两个瓜,前两天古尔邦节,还有位漂亮的女老师带馓子给我们吃,让在异乡的我,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天天都和天真的孩子们在一起,心灵仿佛也能得到净化。他们喜欢我,就像我也喜欢他们一样,他们让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是一个知识的源泉,我也可以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一盏灯,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索取和给予并不矛盾。
到这里来是为了学习语言,所以我十分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给我的帮助不仅是学习上的,更有心灵上的,他鼓励我安慰我,就像哥哥那样帮助、教育自己的妹妹,他还亲昵的称呼我为徒弟。他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
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好地方,不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我不知道是有多幸运才可以有这样美好的经历。在这里的生活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我的人格。我会好好珍惜这段日子,只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点,好让我来得及遇见更多的美好,仔细品尝这份幸运。
燃烧自己 照亮未来
(鄯善县鲁克沁第二中学 张亚楠)
还记得九月七日那天,全班同学坐着大巴车从石河子一路开往鄯善,我们即将生活一年的地方。我想,在路上同学们忐忑有之,迷茫有之,甚至是胆怯亦有之。但我相信,更多的是兴奋,是憧憬,是对新生活的期许。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支教点——鄯善县鲁克沁镇第二中学。一下车我们就有些愣住了,漫天遍野的灰尘在太阳的炙烤下依然蹦跶着。放眼望去,教学楼已然是周围最高的建筑。校长把我们领到宿舍前,灰头土脸、头晕眼花的我们连站在床上的力气都没有了。宿舍是六人间,经过一番打扫已经像模像样的了。
晚上,听着窗外咩咩的羊叫声,耳边还响着嗡嗡的蚊子叫,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我们就匆匆忙忙的站上了讲台,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生活。初上讲台,十分紧张,因为我们也还是学生,并不能完全将自己的身份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过来。从来未曾上过讲台,便已经要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的眼睛了。身为老师,深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可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与训练,我们慢慢适应了紧张的生活,也能够在讲台上谈笑风生了。支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磨练,更多的是自我成长。
在这里,我才真正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同样的,只有做了老师,才知道做老师的不易。
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一是要有同艰苦环境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是要有宽容之心,忍一时风平浪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冲动行事;三是要耐心教学,认真对待每位学生,不要把情绪带到讲台上,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每天都要脚踏实地教学。
我相信,只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支教生活一定是精彩的,是有所收获的。
向日葵少年
(鄯善县台台尔小学 石嘉琪)
迎着九月的风,我们27名石河子大学的实习支教大学生来到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在这里,我们将被分到不同的学校,实习支教一年。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辛劳,每日的工作琐碎而又不平凡。也真正了解到了与人相处并不简单,我们要学会如何与学生、与老师、与同学正确相处。同时,支教生活也真正提高了自理能力,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做饭洗衣,学会适应环境,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将自己照顾的很好。我想,这就是成长。
我所在的学校名叫台台儿小学,这里的孩子天真可爱,淳朴热情。老师们也对我们多有照顾。校长更是慷慨大方,解决了我们生活上的诸多难题。我很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
走进台台儿小学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在操场上肆意奔跑的声影,耳中传来的是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我想,这大概就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吧。值得一提的是,台台儿小学有一支专业的足球队,我们都叫它“台台儿皇家足球队”。别看这些孩子年纪小,踢起足球来可是毫不含糊,动作专业而娴熟,灵活而多变,真让人佩服。而他们对足球的热爱,也令我动容。早上天刚亮,操场上就已经传来他们踢球的声音,晚上太阳落山,天空见黑,他们才收拾起书包回家。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一种喜爱,而是信仰。
我所在的三年级二班只是学校众多班级中普通的一个,可是班里的一个女生却让我心疼。一开始,对她的印象只是坐在班里最后排的角落里。一个短发,瘦瘦小小的女生,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她显得格格不入。她只是坐在那里,玩玩自己的小手,或是在书上胡乱的涂鸦,我也以为她只是不爱学习。课间女生们总是爱把我围住,让我和她们一起玩,可她却从来不走近,也总是一个人。我主动上前跟她说话,她只是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不理我,我不禁有些伤心。可是一个孩子却说:“老师,她听不见也不会说话!”。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狠狠的揪了一下,这么可爱的女孩,为什么却如此让人心疼呢。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她却已经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后来,她开始慢慢的亲近我,虽然只能说出咿咿呀呀让人听不懂的话,但也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我对她也总是很有耐心,对她笑,跟她说话,她好像也放下了戒心,开始会抱抱我,还给我捶背,我真的从她身上感到了温暖。
每天看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心里就无比的温暖,他们就像向日葵一样,灿烂而明媚。
他们就是我的向日葵少年!
实习体会
(鄯善县七克台中学 陈焕忠)
转眼间我来到鄯善实习已经一个多月了,其实在来之前挺激动的,因为我们要实习了,要来鄯善当老师了,感觉挺好玩的。以前是我们当学生,现在终于自己当老师教别人了。但是到了这边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边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想洗个澡还得跑到镇里,但是这边的老师还有校领导对我们的生活都特别关心,特别照顾我们。
门卫大叔对我们特好,还给我们带本地的特产吃。特别是买买提大叔特好玩特幽默。我们刚来的那个星期五下午放学了,我过去和买买提大叔聊天,聊了一会买买提大叔问我喜不喜欢吃哈密瓜,我这个人就对甜食水果兴趣特别大,我当时想都不想直接就说喜欢非常喜欢。然后买买提大叔就凑到我身边说咱们今晚去“偷瓜”吃吧,我当时就懵了,偷瓜那怎么可以,我连忙推脱不想去。旁边的那副校长就偷偷的跟我讲没事是去买买提大叔家自己地里摘的,不是偷瓜。买买提特别喜欢开玩笑,这个事在后来和买买提大叔接触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买买提大叔性格特别活泼就是个老小孩,到了晚上买买提大叔骑车带我去“偷瓜”。我和他在路上时特别好玩他让我悄悄的不要说话,买买提大叔带着我也就五六分钟就到了地里,那个地方种了好多水果,路上还看到了我只能在课本里或者电视里才能见到的野兔子。我们到了瓜地里,我把手机里的手电筒打开,我们两个人就在地里挑西瓜挑哈密瓜。我就拼命的挑大的,挑了十几个然后回学校了。在吃的时候我发现这摘瓜还真是门技术活,我摘的大瓜还真的没有买买提大叔摘的小瓜好吃。
我们实习点的人都特别热情好客,学生上课都是充满热情的,上课特别认真回答问题特别踊跃。这边的生活条件虽然没有石河子大学那边的好,但是这边的语言环境很好,我们能在这边学到很多东西。
实习心得
(鄯善县鲁克沁第二中学 杨艳霞)
虽然实习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2015年9月7日我们离开了石河子大学前往鄯善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支教。一路欢歌笑语,似乎实习在每个人看来并不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我们充满期待,充满好奇,如同破壳而出的小鸟,期待翱翔。我们一行6人分到了鲁克沁第二中学,看到一张张好奇、兴奋的笑脸,听到一句一句“老师好”、我承认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我从没想到过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教师”,在我看来我是不适合这一职业的。
当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忽然觉得自己好伟大,同样觉得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很大。同时,我内心还是有几分惶恐的。在接下来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水比较浑浊,饭吃不习惯,一天课多,交通不方便,生活消费高等等问题。我们对实习生活渐渐充满了抱怨、不满,情绪比较低落。再加上小学生还特别顽皮,不听话,学校分配的事也多,一节课几乎都在维持秩序。那时,我们对当初来这儿的目的也变得困惑起来,似乎实习生涯对我们来说就如同魔鬼般的训练一般,真觉得离实习结束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这里的环境。水浑浊我们就用桶子澄一下。食堂的饭菜也得到了改善,不仅好吃而且价格也实惠。在自己空闲时间帮学校“办公”。开心的事是上次英语测试有个同学考了98分,我现在似乎理解了老师对学生的那份期望。当学生问我:“老师,你想要什么礼物?”,我的回答是:“只要你们好好学习,都给我一个高分,是我最好的礼物”。课间,他们喜欢围在我身边跟我说话,当我说几句维语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和我对话。但是,毕竟我的口语有限,并不能流利的跟他们对话。他们会对我说:“老师,你是半个‘维族人’。”我真的很开心,有几个同学还把自己的维语故事书借给我看。唯一不足的是除了双语班的学生,其他学生不会写维语。维吾尔族老师也热心地帮我们批改维语日记,有时也会跟我们对话。
我期待跟他们能进行一次流利的口语对话,能真正成为半个“维吾尔族人”,保存一段让我终生不愿逝去的记忆,并且能顺利的完成我的实习任务,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度过一个既充实又难忘的实习生活!
态度的转变
(鄯善县七克台中学 梁琪)
还来不及洗刷旅途的疲惫,班里的同学就被各个点的校长接走了。从县城往学校,越走越荒凉,心也跟秋天的树叶一样,越来越黄。到了学校,看着周围一派的萧瑟景象,打心底里对这个学校提不起热爱。打扫了9个小时宿舍终于能住人了,住进去的第一晚没有合眼,想着目前的处境,走三公里才能买到菜,走半个校园才能找到厕所,时常停水停电,没有网络,电话打不出去……
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去询问我们的课程安排,本来说好的可以听一周的课,结果一个小时后开始上课了,从课堂下来被孩子们摧残的跟霜打的茄子一样,那一刻觉得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
抱怨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正式上课的周一,学校组织的升国旗,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居然感到了无比的激动和感慨。无论情况多么恶劣,无论身处哪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国旗升起,看着五星红旗在狂风卷起的尘土中,伴随着国歌声,那么富有生命力的向上跳跃时,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不再那么难以接受了。就像五星红旗一样,它可以在天安门升起,可以在奥运会场升起,也可以在我们这个充满了尘土的村里的学校升起。我们也一样,能在家里舒服的待着,能在大学刻苦的求学,也能在这个小学校里发光发热。
这个想法一生根就开始疯长,看看周围的老师都变得那么的和善,看看孩子们都变得那么的可爱,那一刻觉得心里开始有了一种归属感。升完旗该我上课的时候站在班门口踌躇着不敢进去,突然觉得有了一种使命感,有了一种拼尽全力教好学生的责任感,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感受着老师们善意的笑容,体会着学校领导的关心,突然觉得是如此的安心。
后来门卫大叔把我喊了过去,给了一大串葡萄,并且告诉我们以后每天都来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情的原因总觉得天很蓝,云很高,葡萄很甜。周二下午到办公室发现有几个青枣,还有学生用歪歪扭扭的字写到,老师我们很喜欢你,那一刻觉得人生最知足的事莫过于此。实习也没有那么的可怕,即使我不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但我会习惯这个地方。
吐峪沟—那山、那水、那人
(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学校 孙亚东)
九月的石河子秋高气爽,在石河子大学已经学习生活了两年,对这里已经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对于我们将要去实习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都是一次体验和挑战。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的心情有些激动,话语间透露着在心里的那片属于我们一年的“净土”,这里的“净土”我指的是我们将要生活学习支教生活。
当我第一次踏进这片民族风情浓厚的土地—吐峪沟(تؤيؤق),面对着淳朴热情的老师和学生,我内心充满着对他们好客之道的敬佩和感谢之情。来到这里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一个月里从最初的激动变为的不适应,再到如今的习惯,一切都变得那么熟悉和热情。
吐峪沟的山——山,不是那种泰山的巍峨,也不是华山的那样陡峻,而是阳光照耀下的红土的耀眼和狂热。正对着校门口的便是两座山,那山静静地发光发热,恰似蹲坐在校门两侧的两头雄狮静静的注视着学校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光和热赠予了这片校园的水和人,此刻的我也充满着山给予的光和热在这里拼命的生长,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与认识教给这里的孩子们,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大山的馈赠。我在这里只是做了一个连接大山和孩子们之间的一座桥梁,沟通着山和人的心灵。我想一年后的今天正是我开花结果的时候,也是回馈大山给予我的光和热。使桥梁永远的保留着光的闪耀与热的温度。
吐峪沟的水——水,没有黄河水那样的汹涌,更没有长江水的浩瀚。这里的水涓涓而流,是雪的影子,融化的身躯,浇灌着这里的土地和人类,慢慢的,慢慢的,流进庄稼的葡萄地,流进人们的心田。众所周知,这里是极度干旱的地方,常年少雨,风沙大,所以水是宝,水是生命的源泉,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私的冰雪融水流淌在小山村,流淌在农田,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我作为这里的一员,甘愿充当这里的水渠,把那无私的水送到每家每户,带到葡萄地,递到人们的嘴边。源源不断的把知识和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每天流淌着新鲜的融水,与血液融为一体。水就是这样的水,我就是那运水的人。在水和人之间,我也吸收着两方的馈赠,充实的度过每一天。
吐峪沟的人——人,并非尔虞我诈,凶狠狡诈,而是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同胞。在这里面对的是一张张笑脸和热情的双手,给这里奉献着团结与奋进。在学校里,面对着孩子可爱的脸庞和求知的眼神,不经意间责任感油然而生。虽说有调皮的孩子,但那是一种亲切交流与融合,抓住最紧迫的事,最重要的事,耐心的一一教导,会有转变的那一天。到那时,山、水、人会融为一体,努力地拼命地发挥着自己独有的能力,培育者这里的孩子们。而我是这里的添加剂,加快溶解,加快吸收,是这里的孩子早一天长大成才。
面对着这里的一切,来到有着那山,那水,那人的村庄,我深深的凝望着属于这里的点点滴滴,冥想着,静静地望着天空中满天繁星,问我自己:我来这里为了什么,走这一遭,不是为了白白的浪费时间。冲破思想的禁锢,磨练自己的意志,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点充实的回忆,看着自己长大,看着这里的孩子成才,何苦难受,唯有成长才是真理,唯独收获才是真谛。
我的实习生活
(鄯善县连木沁第三中学 王喆)
当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有点紧张,还有点小激动,因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面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小孩。不过心里到是挺神气的,因为这是一个难得锻炼自身领导能力的机会,不仅可以分享小孩子们的童真,也可以相送我的经历;不仅可以传播知识,而且更是培育新的希望。
在开课前,我还认认真真的准备了一份恰到好处的教案,还有点得意洋洋,觉得成竹在胸,信心十足。但当自己站在教室亲身面对一群天真幼稚的一年级小朋友们时,看到他们脸上还是处于一种懵懂无知的状态时,才知道我那么精挑细选的知识点对于他们现在的理解能力来说,还是不能接受的。当时站在讲台上我有些迷茫了。如果真照这样上,孩子们肯定听不懂,彻底耽误了他们的学习;不那样上呢,又怕很空洞,显得很没劲。怎么办?更何况没有逃避的余地,无论怎么样,课还得继续上啊!不能让人家瞪着大眼睛搁那干坐着。于是沉思片刻之余,我决定按教案准备的思路上课,但内容就只能一边上课一边随机应变咯!结果我之前准备的东西只用到了四分之一的知识,其余的全是现场“表演”。
开始讲课时,虽然做了很大的调整,但是随着上课的深入,凌乱的思绪变得更加坦然,表现的很自然,很泰然自若。时不时,我还向小朋友们散播一些小幽默,气氛浓,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小朋友们的上课积极性。给小孩子上课,还有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就是纪律问题,就是小孩子们一会儿会跟同桌说话,一会儿又做小动作,有的小朋友甚至一会儿一个“老师我要上厕所!”呵呵,真是哭笑不得!作为一个实习老师也是很难堪的,骂也不行,是打也不行。只能像哄小孩一样的哄,哄得自个都快成一个孩童了。半堂课过后,还好我终于把他们哄好了,他们都很认真的听我讲课,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急切渴望求知的欲望,我心里好欣慰,也很有成就感。
满意的上完了这一堂课,我发自内心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瞎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教书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也是一项无比光荣的担当。实习的我们虽然付出了许多时间和汗水,但同样也收获了一份快乐,一份记忆,一份收获。我们在这里既传播了知识的种子,又擦出了文明的火花,我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实习报道
(七克台镇南湖学校 高正奇)
转眼间我们已经赴鄯善地区实习支教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中,我们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了解到了解,心态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慢慢改变,从来之前的恐慌,到初来时的抱怨,再到现在的坦然接受甚至是乐在其中,可以说实习支教在改变着我们,锻炼着我们,磨砺着我们。
吐鲁番地区有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我们所在的鄯善县也同样有自己的韵味。我所在的实习点位于鄯善县七克台镇南湖学校,是一所包含小学,初中的民汉合校,全校师生共六百余人,在当地算一所较大的学校。这里每个年级分一个汉语班和一个民语班,我们都任教于各年级的民语班,初到这里的我们就被当地老师的纯朴、热情所打动。当地经济并不发达,学校的财力也十分有限。尽管如此,当地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实习中还是给予了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吐鲁番地区干旱缺水,日常用水是井水,总务处艾合买提老师怕我们喝不惯,于是每周用大水桶从自来水厂给我们运来自来水。突然间从城市里长大的我们发现水真的很珍贵,明白了什么叫节约用水。学校周边都是葡萄地,当地老师在任教的同时家中都种植葡萄。我们来的季节真是葡萄收获的季节,每天上班都有老师带自己家种的葡萄,不同的品种。我们从葡萄吃到葡萄干,从只知道吃葡萄到了解葡萄的种植与葡萄干的晾晒,我们增长的不仅是知识,也是阅历。
从在校的学生到站上讲台当一名人民教师,从听课者变为授课者,我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就已经拿起了讲台上的粉笔,也明白了老师这个职业的艰辛与不易,任何事情你没做之前,真的都不知道是怎样一种体会,老师上一节,带一个班所付出的精力与时间比想象中多的多。
实习支教一个月,有太多体会与感触,这次实习机会来之不易也更需要珍惜,愿同来实习的同学们经过这次实习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