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3)

发布者:教学改革发布时间:2015-11-02浏览次数:1821

预防医学专业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 (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能力要求:

1.具有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的有害因素的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技能;

2.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实施计划和开展实施工作的基本能力;

4.具有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现场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格及初步分析、研究的能力;

5.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和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健康的心理行为及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文献收集和研究的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

七、主要专业实验

机能实验、形态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毒理学基础实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环境卫生学实验、儿童少年卫生学实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卫生统计学实验

八、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专业实习、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实习、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设计

九、创新能力培养环节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建立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材料面向学生全面开放的开放性实验室,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实验基本技能,早进实验室练习操作、早进社区、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建立创新性学习课题库。

十、毕业学分要求

该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230.5学分,其中理论学分139.5(理论必修学分125.5、理论选修学分14),实践学分91(12个综合教育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