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教发〔2009〕47号
专业是学校发展的基本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就是办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出路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专业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水平,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自1996年并校以来,我校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增设新兴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
一、我校专业建设现状为充分体现我校综合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和“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学指导思想,主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我校依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实际,形成重点发展农学、医学类专业,积极发展工科类专业,稳步发展经济类专业,促进师范教育类专业,推进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经过多年来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目前我校已建成71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个学科门类,涵盖38个二级类。我校不仅重视专业设置,更加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按照“扬优、改老、增新、拓宽”的原则,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和更新;不断拓宽文科、理工科类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并适度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专业。2007年教育部 “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我校先后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
二、我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面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我校就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当前,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我校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制约,当前专业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部分专业重复率高,专业建设自我调控机制有待完善。我校71个专业中,截止2008年底,全国专业布点数在100所以下的专业,基本上集中在农学类和医学类;在100-200所之间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学类专业; 300以上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工学类专业。全国专业布点数最少的是艺术设计学专业(30个),最高的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85个)。结合我校新专业增设时间与疆内专业数量来看,我校在专业建设自我完善、自我调整机制有待形成。
(二)结合新疆、兵团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我校面向自治区及兵团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薄弱,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
(三)新增本科专业对市场需求、未来发展调研充分,缺乏系统的规划及有效建设机制,有重申报、轻建设的倾向,所需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验设备、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方面经费相对不足。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发展相对薄弱。
(四)对专业发展及优化重视不足,专业适应面有待拓宽,专业的更新、改造、建设、调整步伐缓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专业较少。
三、我校本科专业建设及改革意见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为办学指导思想,按照“扬优、改老、增新、拓宽”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从我校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的同时,加强现有专业的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及任务以主动适应区域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工作,努力形成与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更好地为新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与支持。
(三)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专业建设和结构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专业建设水平上不去,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专业结构不合理,就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培养适用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办学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专业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适应性,深刻理解教育部2007年1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当前社会人才的需要及未来人才发展储备的关系,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工作。
1.正确处理好数量、质量、规模、效益的关系。坚持数量、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原则,在宽口径专业内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将规模扩大效益转化为质量提高效益,将学科调整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将以外延扩展为重点转化为以内涵发展为重点,建立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学校及院系要确定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和专业负责人,按照学校、学院规划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确定各专业的发展特色及优势,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一批具有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特色专业。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运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与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全校专业建设上水平。
3. 按照改老、扬优、扶新、拓宽的原则,调整、合并专业。围绕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理学类专业应稳步发展,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农学类、医学类、经贸类等传统专业应加强学科建设,突出特色。依照新疆、兵团支柱产业结构调整,我校需要进一步增加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等工科类相关专业。法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类专业既有社会发展需要的长线专业,也有经济发展急需的热门专业,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适度增加专业规模。注重学科交叉,培育发展新兴专业。
4.丰富学科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兼顾市场需求与学生就业,增加专业柔性,增强学生适应性。加强学科专业的集约性,减少粗放性,增强各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和支撑,形成主干专业和学科专业群。增强科研、学术、基础、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
5.减少或停止低水平、低效益的专业招生。原则上就业率小于60%的专业,实行关、停、并、转。停止招生;就业率在60%--80%的专业减少招生人数或隔年招生。
6.专业建设要长线与短线相结合。长线专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提升学校品牌;短线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与效益的结合。同时加强专业建设,着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学建设与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证建设所需要的经费投入。
在我校现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学科专业调整及本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体现区域特色,加强内涵发展,进行专业融合,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把我校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
二○○九年十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