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014年度本科教学工作总结会议在行政楼第五会议室举行。校长向本春、副校长郑旭荣、各学院院长(书记)、主管教学副院长、教科办主任及机关部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郑旭荣主持。
按照会议议程,19个本科教学学院围绕2014年11月为期5周的本科教学督导督查活动,全面总结了学院在本科教学运行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等方面发现的具体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教务处王维新处长介绍了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督查活动的总体情况,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5个校级教学督导督查组,通过随堂听课、实地督查、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等形式,督促校、院对所有课程、教师以及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摸底。目前本科教学管理运行情况、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状态与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适应,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问题,值得全校上下深思,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努力解决。
针对学院汇报情况,郑旭荣副校长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高度重视此次本科教学专项督导督查活动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循序的改进和提高,避免问题的累积。二是围绕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建立教学、考核、培训等层级循环、相互衔接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以及教师转岗机制。三是各学院应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作用,强化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建立持续、常态的教学质量提高和建设机制,在战略上和实际工作中真正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向本春校长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永远在路上”为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明确重点,努力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教风问题。并就教风学风建设的意义、重点和目的进行了重点阐述。教风学风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要提高认识,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要强化建设,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第三要提升能力,切实加强教师教学发展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师德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全体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体学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向本春校长阐述了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定义以及辩论关系。教风不是孤立的,党风、校风和教风、学风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学,教师是重要的载体。要以一流的党风带一流的校风,促一流的教风建一流的学风。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向校长对广大青年老师提出了四点希望:1.认识教育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3.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增强教学技能和规范;4.强化教书育人、课堂管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向本春校长强调:我们的教师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立足讲台,就必须使在课堂上的讲授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是在授课中使学生感到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得到其他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五个方面的特性体现出来:1.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可接受性,指教师讲授的知识使学生能接受并灵活运用的程度。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口才、教学方式与手段等。2.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舒适性,指教师授课中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的程度。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授课口才、技巧与幽默感等。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性,指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时间的程度,及能否正确或艺术地分配所讲的内容与时间的比例。提前或拖后结束内容,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愉快与反感。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技巧、课堂实践等。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应性,指教师适应不同对象(本科、成人、专科)及在课堂上处理异常变化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授课经验等因素。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文明性,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从仪表、语言、道德等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程度。